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开幕词
        2013-07-31

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开幕词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宋林飞

201372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中国社会学会于今明两天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13年社会学学术年会。今年年会入选论文1250多篇;参加年会人数从前两年的500多与800多增加到1000以上;分论坛从前两年的17个、37个增加到41个。这表明,中国社会学事业欣欣向荣,中国社会学队伍不断壮大,中国社会学者参加学术交流的热情高涨。同时,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社会学者,也来参加我们的年会。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参加年会的中外社会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贵州省政府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向大会报告中国社会学会工作。

近年来,中国社会学会积极组织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主题集中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现代化、社会学学科建设等领域。20128月,中国社会学会与北京工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了 “中国未来的发展——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国际论坛。201210月,中国社会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光明日报社、吴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文化自觉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颁奖典礼,陆学艺研究员、郑杭生教授荣获此奖。201211月,中国社会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太仓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社会建设的太仓实践”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201211月,中国社会学学会与江苏省委党校、常州市委党校共同主办“长三角地区社会现代化高层论坛”。

目前,中国社会学会共有23个专业委员会,各个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共同主办了“全球化背景中的劳动关系与集体协商国际研讨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主办了“第八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主题是“老龄时代的新思维”。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了“法律社会学学科体系建设”论坛。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深圳大学等共同主办了“两岸四地反家暴论坛”。中国社会学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浙江省义乌市总工会等共同主办“企业社会责任”学术论坛。

有些专业委员会出版了著作、编发情况通报。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出版了《聚焦当代中国社会劳动热点问题20122013》,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出版了《当代社会政策研究Ⅶ》,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等出版了《中国家庭研究》(第七卷)等。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编发纸质《简报》;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社会网与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等编发电子版《简讯》;社会网暨社会资本专业研究委员会、劳动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独立主办网站;社会调查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其它单位合办网站,家庭社会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性别研究专业委员在相关网站开办专栏。

社会团体管理方面,完成了学会的年检工作。根据民政部要求,评估机构将对中国社会学会进行评估工作。学会自我评估材料已经申报,评估机构将向学会会员、理事发放问卷,评价内容包括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和推动学术发展等。请接到问卷的会员、理事配合完成测评工作。今后,我们要按照这些测评要求,活跃学会工作,加强学会建设。

回顾一年来的学会工作,最大的损失是原会长陆学艺先生于513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以前,每次参加年会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和新成果。昨天我刚到会议报到地点,又想起他了,不禁黯然。陆学艺先生是中国社会学界一位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的优秀学者。他一直重视实际调查,在中国农村、中国社会结构、中国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对于推进中国社会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在这里再次对陆学艺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

第二,我对年会的主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我探讨几个理论问题:

一是我国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过去5年,全国共转移8463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社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后20年,城镇化水平将继续快速地提高20个百分点左右。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贫富分化等突出问题。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改变城乡面貌与改善民生,从而有效应对这些难题。“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而是在转型,以低技能廉价劳动力赢得竞争优势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呈下降趋势,但以中高技能劳动就业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红利正在兴起。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城镇化过程中人力资本积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乡面貌,但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土地浪费、农民工不能完全市民化等现象。今后,不能再重复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要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在什么地方?是否可以这样概括:绿色低碳(与新型工业化相呼应),集约高效(防止土地等资源浪费),多元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并举),公平共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协调(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一体化)。为此,未来我国城镇化将发生重要的转型,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三是美丽城市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这是关系到全体中国人切身利益的重要任务。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们中国还有许多不美丽的地方与因素。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与就业机会,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许多城市甚至有些农村,要看到蓝天白云、呼吸到洁净的空气、吃到安全食品,并不容易了。今年3月份以来,我先后赴浙江、广东、湖北、湖南、江苏与江西进行实地调查,既总结了各地城镇化的一些宝贵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有一位同志对我说,中国现在需要开展“生态救亡”,这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美与陋有多种标准。美丽中国的标准,首先应该是生态文明。美丽城市建设,也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国各地正在普遍开展美丽城市建设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核多元”的建设格局,即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呈现绿色智慧型、绿色人文型、绿色品质型、绿色循环型、绿色效益型、绿色统筹型等模式。我期望建设具有绿色、低碳、自然的生态美,洁净、安全、畅通的健康美,崇文、幸福、品质的人文美,集约、智能、开放的现代美的“四美”城市。

四是政府引导。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理直气壮地推进城镇化。同时,也要讲求科学。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各级政府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方法,应是在尊重城镇化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顺势作为。而不能操之过急,搞缺乏产业支撑的“造镇”甚至“造城”运动;不能把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滋生新的房地产泡沫;降低农民进城的生活成本与社会风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让市场干的坚决让市场去干,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能让社会去做的坚决让社会去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增强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中国社会学研究面临的重大前沿课题。我们社会学者要有历史担当的高度责任感,为社会学理论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决策科学化提供理论支持。我们要结合各地生动丰富的实践,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与政策。

这么多人集中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办会是个大工程,不容易。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和全体与会人员,对于热情支持这次会议举办的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于认真承办这次会议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学会,表示真挚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2013年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开幕!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