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闭幕词
        2013-07-31

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闭幕词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宋林飞

2013721

 

各位社会学同仁、各位来宾:

今年社会学学术年会的活动两天议程,即将结束。从大会发言到各个分论坛发言,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现在,我对本次年会进行总结。

一、本次学术年会的特点与主要议题

本次年会有五个特点:一是规模大、人数多,论文1200多篇,注册人数超过1000人。二是重视现实研究与实地调查,城镇化、城市病、网络社会、社会矛盾、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关注。三是对中国经济社会现象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解释力进一步增强。一些论坛探讨了经济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前沿理论议题。四是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增多。许多论文不仅重视描述与解释社会现象,同时也重视规范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五是探讨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有些论文以新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如“离村上学儿童”、“微博打拐行动”、“中坚农民”等。

本次年会的各个分论坛都有一些亮点,现将主要议题概括如下:

1、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现路径。

有些学者对新兴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多元形态、公平共享、城乡协调等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有些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城市主体带动战略,大城市率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发展特色小城镇;拓宽城市反哺农村的渠道。有些学者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公共服务不足、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用地浪费严重等“城市病”问题,分析了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支撑,如户籍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并轨的社会保障措施等。

2、关于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

有论文指出,美丽城市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形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城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城市,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重新审视城市文化定位;主张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生;探讨了地方生态知识传承与创新,建议构建集中管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公共管理新框架,建立城郊一体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同时,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有人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女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人考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主张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让农村人口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考察了农村“要超生”行为与“不准生”制度间的矛盾困境,指出了“黑人口”现象至今仍然存在。有论文指出,农村大量空巢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应构建养农村老服务体系。

3、关于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

有论坛探讨了社会建设的地方经验,主张加快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紧密集合、良性互动、协调作用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关系的再塑和再建构;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矿区社会管理能够有效实现矿区的和谐发展,将社会管理从管制模式向协商模式的转换。有学者探讨了公共服务资源紧张、城市管理压力巨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以及群体性矛盾风险积聚等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通过开发邻里社会资本和睦邻文化资源建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主张;有些论文研究了人口迁移与流动、非自愿移民及相关问题。

有论文考察了一些企业拒绝签署劳动合同与企业员工的不同态度,认为未来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将上升、维权压力加大。当前信访中影响接访质量的因素,是对上访人处理措施、跟踪督办、信访干部责任制、领导接访方式等。有学者提出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对其集体行动倾向具有显著的影响。有些互联网与虚拟社会的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具有高密度、群簇化、非正式、弱关系等特性,扩散性动员容易得到社会支持;社交网站、微博等网民交流场域,带来了新型的交流模式,也产生了网络谣言等问题;政治参与正在网络社会中广泛形成。有论文认为,公民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现代政治行动,有望在新的政治环境中获得新的发展。

4、关于社会学理论建设。

经济社会学研究成果关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现象、人口经济、民族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海洋社会学研究成果关注海洋社会变迁与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意识、海洋环境、海洋环境和海洋社会建设等领域积极探索,提供发展思路和解决难题的智慧。工程社会学研究成果关注工程项目的社会风险评估。

二、关于今后学会工作的意见

1、在社会学话语系统中多一些“中国概念”。

描述与说明中国速度、中国经验、中国道路,需要建立一些社会学独有的分析性概念。这种概念,不能都来自国外社会学论著。从生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出一些中国概念,提高社会学的理解力与解释力。从而,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为世界社会学理论发展贡献中国元素,同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与理解中国。

2、在实践与决策中多一些“社会学声音”。

社会科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相对而言,经济学的声音较强,社会学的声音较弱。社会学者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有更多的“社会学声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实践,需要更多更响亮的“社会学声音”,担当更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学会工作的方向,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中国社会学会能不能建设成为现代智库?现在是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需要跨部门、跨单位协同创新。社会科学也需要跨部门、跨单位协同创新。中国社会学会要打造一个能够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由全国各地优秀社会学者组成的“集合型现代智库”。

3、拓宽学会国内外合作的渠道。

学会理事一般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因此学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比较多也比较成功,今后继续开展这样的合作,重点提高合作的水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了解世界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扩大中国社会学的影响。同时,加强学会与有关省市党政部门合作。近年来,学会在这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今后,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各级党政部门合作举办高层论坛,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这是发挥咨政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4、支持青年社会学者参与学术交流

我在去年年会闭幕词中提出了举办青年博士论坛的想法,得到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系的响应,他们共同主办了第一次“青年博士论坛”。论坛基础研究涉及到社会学经典理论的再阐释与当代理论的新进展,应用研究涉及到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方面。中国社会学会的学术年会,应是社会学青年才俊发表成果的平台,也是他们迈入社会学共同体的一座桥梁。因此,希望这样的论坛继续办下去,其他的论坛也要重视青年学者的参与。本次年会上获奖作者也向中青年社会学者倾斜,鼓励他们参与学会活动。

5、完善学术年会的办会机制。

年会参与人数的规模应适当控制。现在已经突破1000人,看来今后要有所控制,办法是提高论文入选标准,不能有论文投就发年会通知。论坛不宜再增加多少了,每个论坛参与人数也要有个上限。40个论坛,每个论坛25人,总数就是1000人。人数规模过大,大会会场、相对集中住宿等安排就比较困难。

年会论文不能重复出现在不同的论坛。一稿可以多投,但是作者接到入选通知时,如果多个论坛入选,只能选择一个论坛参加。参加年会人员可以听取非入选论文的论坛发言。

参加年会人员经费自己承担,年会分论坛经费由论坛主持人负责。这已经实施了,今后如有会务费,以伙食费标准收取。

公平公正进行年会学术论文评奖。我们提倡向中青年学者倾斜,已经做到了。以后论坛推选、评委遴选,共同努力把真正优先的论文选出来。。

6、明年年会举办地

经过理事会同意,明年年会在武汉召开。下半年开始启动换届工作。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请在2014228日前完成换届、推荐第九届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等有关事宜。

承办本次年会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支持会议顺利进行。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安顺学院、贵阳学院参与协办,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服务,给与会代表营造了温馨的环境。我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年会的各项议程已经完成,现在我宣布,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闭幕!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