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会议报道】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
        2021-02-22

  近日,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1年京津冀社会学界新春座谈会暨第三届青年社会学者讲坛在线上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与会专家围绕社会学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前景展望等话题展开研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参加会议。

  社会学研究迎来新局面 

  在开幕式致辞中,李培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任务和要求,社会学界要认真贯彻落实,研究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重大命题和基本规律。社会学在“非典”期间对现代风险等的研究,为我们研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了理论上的准备。面对此次疫情,中国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应更快,行动也更加坚决有效,也是因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民众对疫情性质的认识与一些国家有着重大差异。李培林认为,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社会学很早就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表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是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后一批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最后一批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其次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全社会就业稳定、秩序良好,我国成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最重要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向全社会郑重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宣布从2021年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参与构建新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理论,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学的重要使命。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认为,未来15年我国现代化的主要趋势有:新型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比缩小;社会结构不断转型与优化,中等收入群体壮大;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型为人力资源强国;贫困扶持战略将我国的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科技进步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他认为,现代化过程的富裕是共同富裕,要通过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来缩小贫富差距,还要通过收入增长来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认为,对于社会学人而言,我们是幸运的,在过去的一年里,社会学界同仁取得了很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尤其是中国社会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贵阳顺利召开,将近60个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我们还进行了中国社会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的选举工作,中国社会学会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学会在2020年还获得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补助”,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鼓励,也鞭策我们进一步做好学会的工作,服务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立中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要完成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形式下所完成的现代化进程,以便为进入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创造条件。这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前人所没有从事过的伟大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我们无法从前人的研究中得到现成答案的问题,需要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去探索,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应大有作为。

  社会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静看来,目前社会学学科亟待解决提升影响力、培养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更新知识和观念的问题。从把社会学研究引入中国,到系统建立社会学学科,当下中国社会学发展正处于提升社会学品质、全面介入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其成为具有真正贡献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学科的新阶段。

  对于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认为,社会学的底子比较薄、队伍比较小、社会地位比较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之间存在反差,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思考、共同应对。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正风认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学和技术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本质上是和不断与时俱进的“知识社会”的建设密切相关的。要促进这种“知识社会”的健康发展,须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要顺应人类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历史趋向,高度重视STS(科技与社会)方面的研究。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评估我国目前社会结构现代化的水平以及如何推进社会结构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专注于社会分层研究的学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如是说。

  我国的社会政策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应对当前经济波动和社会风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信平认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经济波动和社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人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经济波动和社会风险对社会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社会政策能够应对经济波动和社会风险所带来的问题,社会政策应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加强社会学中国化的持久探索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国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天夫认为,面对如此大的变化,社会学需要思考从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角度能够提供什么,并且这个过程能对学科本身起到何种推动作用。他认为,在科技进入社会治理与日常生活的当前趋势中,中国社会显然走在了前列,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与理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社会学能够提供观察的方法和工具,还能够提供思考的方向与思路。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时代命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赵万里表示,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知识、思想和理论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面对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社会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还需做出持续深入的探索。

  在城乡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等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等方面,社会学应有危机感,尤其是在重大现实问题发声的能力方面。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应贴合国家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学本来就是一个从实践中来的学问,在重大现实问题上发出区别于其他学科声音的特别重要的依据,就是社会学从实求知的传统,也就是社会学社会调查、田野观察的能力。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学应大有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指出,社会学如果要为社会所认可,要为社会发挥作用,就要积极在政策制定、立法中发挥社会学人的作用。此外,国家从之前注重局部性的发展到现在注重整体性的发展,社会学可以提供系统性的知识。社会学人应扩大社会学的研究视野,实现跨学科的发展,这对社会学人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应对中国社会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认为,社会学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可以说社会学是现代化之学,因此,社会学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克服了以往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端,是对以往现代化实践的优化和提升,将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类型学中增添一个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类型。

  当日还举行了第三届中国社会学会青年学者讲坛。此次讲坛由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主持。据悉,这是中国社会学会为了培养新人、传播社会学研究而专门搭建的以年轻学者为主体的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