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转型与创新:中国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新阶段”论坛综述
        2013-08-26

经中国社会学年会正式批准,“转型与创新:中国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新阶段”论坛于2013721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第三会议室如期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学年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召集人是刘少杰教授和杨军昌教授,联系人是贵州大学法学院马良灿副教授。该论坛是继2011年南昌社会学年会、2012年银川社会学年会之后连续第三次举办的以“经济社会学”为主旨的专业论坛,也是第一次以中国社会学会经济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为名主办的专业学术论坛。因此,该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刘世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清华大学沈原教授、武汉大学周长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茂福教授、吉林大学董才生教授、上海大学甄志宏副教授、复旦大学桂勇教授、南开大学王星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杨敏教授、李国武教授,以及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四川社科院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本论坛。同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刘亚秋编审、新华文摘杂志社刘仲翔编审、社会学研究杂志社主编张翼教授、副主任杨典副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常务副主编何频编审、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劼编审等国内知名期刊杂志社编辑应邀出席了本论坛,且直接参与了论坛论文的现场评议与讨论。

本论坛的基本宗旨是: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学、民族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探索和回答新形势下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热心于经济社会学、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学者提供重要的交流平台,为理解中国经验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现象、人口经济、农业经济、民族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广阔的视野,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学、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

围绕着这一基本宗旨,论坛向全国社会学界发出了征文通知和邀请。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积极响应,先后征集论文80余篇。后经论坛组委会精心挑选,共有37篇高质量的论文入选本论坛,先后有30多位作者在论坛中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论坛日程共分五个单元,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探索、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国经验的新经济社会学探索、市场行为的制度与社会基础、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管理、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与社会重建等议题展开。

论坛第一单元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新华文摘杂志社刘仲翔编审担任论文现场评阅人。本单元先后有七位作者进行了精彩发言和演讲,清华大学沈原教授发表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动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杨典副研究员发表了题为《马克斯·韦伯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演讲、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茂福发表了题为《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石及分析模式》的演讲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张翼教授发表了《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经验》的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刘谦副教授发表了题为《人类学视野下的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演讲、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国武教授发表了题为《向西开放、新疆产业结构域少数民族就业》的演讲、贵州大学人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杨军昌教授发表了题为《侗族传统生计当代变迁与目标走向》的演讲。

沈原教授认为,在当今学术研究中,理论综合是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动向。网络、制度、认知和权力正在走向综合,是一种重要趋势;网络分析正在出现新趋势,网络桥理论与洞理论、网络折叠理论是网络理论的基本动向,多重网络理论是对两者的综合。金融社会学、财政社会学正在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动向。中国经济社会学直接可以做田野研究,关注理论综合、网络分析和金融社会学的新领域。杨典副研究员系统探讨了韦伯与新经济社会学的关系,并对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命题进行了提炼即制度、社会网络、权力与认知。杨典认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主题是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经济行动嵌入在社会情境中,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这一点在韦伯思想中都有明确表述。王茂福教授关注的是系统行动的理性选择模式、个人理性观及其在系统行动中的地位。他指出,个人理性是系统行动的出发点。刘谦探讨了人类学视野下的商品生产与消费。他对西方工商人类学的发展、人类学中的商品生产与消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杨军昌教授关注的是侗族传统生计与目标走向。他将侗族传统生计归结为以粮为主、稻鱼鸭共生的复合生计模式。杨教授指出,在现代社会,国家权力的介入使侗族生计发生了剧烈变迁,出现基本型、发展型、缺失型等多种形态。侗族生计的未来走向应当是可持续性,一刀切的工业化模式是不可取的。李国武教授认为,新疆少数民族就业比较严峻,更本问题在于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因此,通过向西开放的政策调整,重建新疆的产业结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走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这是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关键。张翼教授认为,城镇化问题、移民问题、金融问题、中国经济的低速增长问题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刘谦副教授系统回顾了西方工商人类学的基本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分析了从文化视野研究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立场、基本视角与价值。

两位评阅人认为,沈原教授所说的经济社会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其实也是社会学面临的问题,沈教授的发言拓展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空间。杨典副研究员将理论史的研究放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讨论,关注的是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史问题,这种基础性研究工作意义重大。王茂福教授关注的是个人理性假设与效用。理性选择重要的是在系统层面建立模型,王教授对此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刘谦副教授的发言关注的是工商人类学。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工商人类学提出了什么明确的观点,这些观点与其他学科有何联系,这些观点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同时,学术研究应当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出发,这一点刘谦副教授没有表述清楚。杨军昌教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杨教授提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传统生计问题与生存困境,他的研究把我们带回了传统,使我们从传统中走来。李国武教授的研究应当注意现实问题与学术问题之间的关系,道理没有明确讲清楚。如何向西开放,市场空间、产业空间等空间问题应当引入学术视野中,应当把空间研究引入学术关怀之中,这些问题值得继续探索。张翼的发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经济社会学分析,突出的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这个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具有引领性作用,非常有价值。

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社会学研究杂志社杨典副研究员担任论文现场评阅人。在这一单元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甄志宏副教授、梁波老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余慧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张祥虎、王鲁峰老师、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王星副教授进行了精彩发言,他们发言的主要议题包括《“嵌入性”用语当中的不同概念》、《政府建构还是市场建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认知模式:利益与政策的制定》、《房价持续上涨的制度逻辑:基于财政过程的分析》、《“权力游戏”:产业变迁中的微观政治》、《逐利动机、劳资分离与利益政治:清末民初学徒制工业化转型素描》、《国家结构与税制体制改革: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合并研究》。

刘世定教授指出,嵌入性具有若干不同的概念,而工具性选择与内化价值、合约关系性质等是其基础概念,嵌入性不可能解释所有现象。甄志宏副教授首先对现有几种理论的解释局限进行了批判,从而提出了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的两者基本理路。他指出,国家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市场建设的过程,是发展型政府推动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形成。他探讨了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多种关系模式,并指出,在市场建构过程中,政府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进行,互为因果。余慧老师以央行的房改政策为例并认为,房产政策的制定受到认知模式与益集团的影响,利益、认知、政治依从是房产政策的重要驱动力量。张虎祥老师指出,制度因素是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梁波老师老师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政治权力关系和权力游戏如何影响石油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王星副教授关注的清末明初师徒制变迁中的逐利动机、劳资分离与利益政治,他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在时代转型中,传统的师徒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解释这种变化。他指出,利益政治、逐利动机和劳资分离是导致学徒制变迁与畸形化的重要原因。王鲁峰老师探讨了国家结构与税制改革的关系,她从财政社会学的理论视野出发,通过呈现企业所得税改革历程中利益群体间的博弈过程,解释了中国企业所得税法改革动议提出但迟迟不能实施的原因。

两位评阅人针对上述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上述论文都从不同层面对中国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拓展了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国问题的新视野,表明经济社会学已经发展到了转型与创新的新阶段。刘世定教授的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对嵌入性概念进行了系统反思。甄志宏副教授提出的问题看似很小,实际上关注的是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博弈过程。如果说市场建构与国家建构能解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话,那么地方文化因素也是解释市场起源的重要原因。在解释市场的形成时。甑教授应当多关注一下地方文化因素。从社会学规范意义上说,张虎祥老师的论文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框架,将各个因素统一起来。梁波老师关注的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新的问题,选题很好,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王星副教授的论文属于经济史的研究范畴,论文分析框架清楚,观点明确,呈现出了清末明初学徒制的流变机制与过程。

 论坛第三单元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社会学院董才生教授、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何频编审担任论文现场评议人。该单元主要发言人包括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吉林大学社会学院李文祥教授、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张军老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王正芬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郭珉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刘长喜老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美华教授先后进行了发言,发言主要议题包括《社会工作介入与农村社会管理转型》、《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构》、《市场秩序生成中的交易模式分化与整合》、《“飞地经济”合作对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及天津的选择》、《“包容性增长”视阈下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的福利获得研究》等。周长城教授关注的是社会生活质量指标的建构问题,认为社会指标应包括客观维度和主管维度两个方面。失业率问题、住房问题、社会保障覆盖、社会发展等问题均和社会指标直接相关。张军老师对市场秩序中的“转型交易”与“关系交易”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国市场中道德缺位使市场交易出现各种问题,使欺诈现象盛行,认为道德转化与整合是消除转型交易的重要途径。李文祥教授以企业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了社会管理中企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诸种关系和矛盾。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可以介入到社会冲突中,具备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通过建设社会工作办公室与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社会管理体制从管制型向协商型转化,很多社会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得到解决的。王正芬博士认为劣质商品盛行的根本原因是价格低廉,而深层次原因则是购买力不足。同时,居民强烈的被剥夺感、收入差距拉大和高房价则限制了其购买力。郭珉媛老师对“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纯地合作、产地合作、经社合作)与地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地经济合作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飞地经济合作的目的在于环渤海地区各种经济利益的共享。刘长喜老师关注的是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构问题。刘老师认为,如何解答企业社会责任内涵问题非常重要,企业社会责任本身是一种社会契约,是解决各种相关冲突的利益相关者的均衡关系,是合法性机制作用的逻辑使然。蒋美华教授关注的是包容性增长与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福利获得(大福利)之间的关系。蒋教授指出,包容性增长包括福利权利、生育福利、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增长。外出务工女性在多个层面面临权利缺失,公共福利不到位。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制度安排、女性自觉等方面。要缓解这一问题,需要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引入其中,尊重女性基本的社会权利,让女性分享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两位论文评阅人进行了现场评阅,认为这组论文从多个层面就企业社会责任、市场交易中的多重嵌入、“飞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探索,论点新颖、观点独到。董才生教授认为,周长城教授的发言涉及到社会质量的多个层面,值得高度关注。周教授试图将社会发展指标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这种探索值得倡导。张军博士关于转型交易与市场秩序的研究具有原创性,他所提出的的交易模式很有意义。中国未来的交易模式是一种普遍主义模式,应当在法制管制下进行。李文祥教授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在农村社会冲突中所建立的四方协商模式具有创新性,认为从管制型向协商型转化是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趋势。王正芬博士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谈劣质商品,视角新颖。不过,劣质商品盛行的原因在于法制不健全。何频编审认为,郭珉媛老师的文章应当是一篇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她的研究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很有价值,资料详实。对飞地经济模式的研究很有见地。她的论文没有论证区域经济的社会学意义,这一点应当加强。刘长喜老师从社会契约层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具有理论价值。他的文章的一些观点表述得不够清晰。蒋美华教授的选题有两点,论文说得很全面。在研究方式上过于保守,应当引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论坛第四单元由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杨军昌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院李国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劼编审担任论文现场评阅人。吉林大学社会学院董才生教授、河北省委党校哲学与社会学教研部王俊杰副研究员、贵州大学法学院马良灿副教授、贵州大学社会学硕士杨欢同学、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张大成博士、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系吴淑凤老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张惠强博士先后进行了发言。他们发言的主要议题包括:《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劳动就业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试论斯密视野中的“我”》、《当前劳动关系中非经济利益矛盾调查分析》、《土地利益联盟形成过程》、《财政政策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效果被弱化的财政社会学分析》、《城乡二元地权:措施与理据》。董才生教授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主动的、积极的、可持续的,它反对社会排斥,强调社会融合。他主张建构与经济相关的中国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王俊杰教授关注的是国有企业中的劳动关系中的非经济利益矛盾。

两位评阅人就上述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了这些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李国武教授指出,董才生教授关于社会政策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讨论有很多启发。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念很好,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和细化,应当具体化。在中国社会环境中,如何走向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是谁,这些问题都应当进一步明确。马良灿副教授的研究引发了一个基本的讨论即对理性人的假定的反思问题。实体论是否能推翻经济理性假定,这一问题应当进一步讨论。个人的效益受到他人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他人影响与个人影响的关系,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谓理性小农与道义小农的争论是在交叉学科中产生的。王俊杰教授关于企业中非经济纠纷的选题有意义,应当对非经济类型进行明确区分。李劼教授指出,马良灿副教授的选题涉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转化问题。杨欢同学的论文最好以一个具体的经验事实为依据来展开分析。张大成博士的论文写得比较成熟,但有些观点还应当细化,应当谨慎。

论坛第五单元由复旦大学社会系桂勇教授主持,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甄志宏副教授进行了现场评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刘少杰教授、暨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荣老师、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王冠老师、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刘迟副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刘金华副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严俊老师先后进行了发言,发言主要议题包括:《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转向》、《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与社会:探析卡斯特的网络经济社会论》、《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断裂与重构》、《浅议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税收的社会意义:财政社会学研究综述与思考》。

刘少杰教授探讨了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立场与基本问题:嵌入性、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刘教授指出,应当把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视野统一起来,关注制度变迁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同时,网络经济社会学也是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新趋势,它关注的基本立场是脱嵌论,基本问题是选择行为研究和制度关系研究。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崛起是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并存的社会形态。怎样在嵌入与脱嵌中展开网络社会中的经济社会行为研究,在在场与缺场两种空间并存关系中研究选择行为与制度变迁。差异化逻辑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缺场的、流动的信息社会对新经济社会学提出了新要求。张荣老师对卡斯特的网络经济社会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卡斯特围绕新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信息是新经济的重要形成基础,网络企业是新经济的基本内容。文化、制度和信息主义精神对网络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卡斯特的网络经济社会理论与信息社会非常契合。王冠认为,网络社会的认同是一种多元价值认同,也可能是一种社会认同断裂的表现。网络社会认同的断裂是一种全面的断裂。网络社会的重构问题需要解决社会认同的价值问题,转向一种合作的认同。严俊老师对财政社会学的基本文献和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为认知社会学视野中的财政问题提供了广泛视角。他认真评析了财政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财政的社会根源、纳税人同意和税制的社会影响。

论文评阅人对这几篇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这些论文,特别是关于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社会重建、网络经济等论文拓展了经济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为社会学研究网络化社会拓展了新的领域,并提出了很多创新性观点。甄志宏副教授指出,刘少杰教授的发言为认知信息社会与社会学的新视野提供了重要洞见,开创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周长城教授指出,刘少杰教授的发言具有创新性,很多问题需要理顺,需要明确。严俊的财政社会学研究具有铺垫性和奠基性的意义,税收问题涉及到社会制度的建构。

最后,刘世定教授、周长城教授、杨军昌教授和刘少杰教授对本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本论坛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学关注的所有领域,论坛对提升国内经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带动国内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学科本土化历程,提升国内经济社会学的品质与学科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论坛为热心于民族经济、农业经济、网络经济和市场经济研究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论坛完成所有规定议程,取得圆满成功。刘世定教授指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需要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周长城教授指出,这个论坛为年轻人提供了重要平台,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论坛研究的主题直接和中国经验相关,这是本论坛的新亮点。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前提,这次论坛体现了强烈的问题观念。刘少杰指出,我们的论坛非常成功。首先,论坛人气最旺、水平最高,秩序最好。我们为中国社会学研究呈现了一种新气象,是在理论和经验的结合中表达我们的观点。本论坛展开了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呈现了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新景象和新趋势。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学抓住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它一定能够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引领新的潮流、新的方向,最终使社会学研究从边缘走向中心。( 马良灿  贵州大学 法学院 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