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郑杭生致辞
郑杭生        2010-07-24

在中国社会学2010年哈尔滨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0年7月24日

郑杭生

 

接到中国社会学会的通知,在开幕式上我有10分钟的致辞。为节约时间,我就不说客套话了。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我想围绕这个很好的主题简要地说说三个相互联系的意思。

 

第一,讲“中国道路”,避不开“中国模式”的问题。我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讲,必须讲,应该理直气壮地讲。因为这有充分理由,相反,主张不能提“中国模式”的理由,却是似是而非的。首先中国模式是一个真实的概念,它反映的是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和过程所构成的特定类型。它已经显示出在全球的独一无二性,用世界上任何现有的发展模式都难以完全解释得通。其次,“中国模式”这样的概念具有简明性、鲜明性,通用性,易于理解,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国际对话“模式”这个概念是国内外使用率很高的概念之一。“中国模式”可以说是利用了这一优势。最后,现在世界上有那么多发展模式,例如在当今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北欧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等,还有各种各样其他模式,诸如习惯上被称为“自由主义模式”的英美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被称为“苏东模式”的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等等,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叫做“中国模式”呢?这是否有点自觉不自觉地矮化自己的嫌疑呢?反对者认为提“中国模式”,就会把它固定化了。把它看固定了,并不是模式本身的问题,那是看模式的思想方法问题。本来,“中国模式”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事物,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经历过并且正经历着由不甚成熟,到比较成熟,再到更加成熟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我们中国社会学界担负着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做理论提升、完善的使命。

 

第二,讲“社会发展”,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我认为在当前着重要强调两点。

首先要强调“协调发展”,特别要强调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纠正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失衡。这是我们社会学的强项。我们在刚刚召开的海拉尔学术会议上明确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矛盾是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陆学艺教授经过研究提出,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有15年。我们现在看到的种种社会问题,都是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很多年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可以说,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这是我们现在所有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

其次,必须抓住根本,即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格局的历史性变化,即从过去社会资源配置和管理的“一维模式”到“三维模式”的转变。

在新中国前30年的“一位模式”下,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的主体就是国家-政府一家,与国家相对独立的市场和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就表现为“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这种资源配置的格局,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管理的体制。

在“三维模式”这种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体系中,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是三种基本的制度安排,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政府和市场显现出其更基本性,社会组织还不大、不强、不成熟,其基本性有一个培育成长过程,其被人们认识也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这除了表明我们的三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外,其实也是我国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的集中表现之一。同时,我国政府组织,特别是地方政府组织的一些体制弊端,又加重了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

社会学的核心命题之一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和分配。社会学学科的许多基本范畴,如社会正义、社会资本、阶层阶级等,都要用社会资源的配置或获取来定义。现在提出一些重要概念,如社会建设、民生问题等,也不例外。抓住更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这一核心观点,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同样也是重要的。

总之,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时必须紧紧抓住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问题,从理论和制度建设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必须深化。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着重讲的是客观方面,我们中国社会学如何应对、如何理论创新?这就要把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切切实实引向深化。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关键是学界自主性问题,背后是民族自信心的问题。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例如,就对别人反思来看,现在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整个话语气氛变了,能够用平等的借鉴的观点来看了。不把自己看矮了也不把人家神化了,不把人家看的是天然的对的了。这种改变是好的,对中国社会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就对自己的自知之明来看,对自己的学术的自信心提高了,自知之明度提高了。自觉到我们自己有好东西。

我要补充和强调的是,费老的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文明观。这是处理我们自己的文化文明与西方文化文明,其中包括中西社会学理论关系的准则。我强调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可美的东西。没有自己可美的东西,还是为别人作嫁衣裳。我们对外国的文化文明、社会学理论都要避免两个极端,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我们要的是借鉴。我体会在中国走极端,无论哪个极端,其结果都是不好的。

现在,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们首先要认识,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即它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由边陲走向中心的必由之路,改变话语权状况的必要条件,增强自主创新力的必要前提。其次,我们还要认识,理论自觉是提升中国社会学理论内涵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理论自觉才能实现中国社会学的元理论的转向、实现本理论的创新、实现分理论的开拓。第三,理论自觉还是形成社会学中国理论学派的巨大动力,因为只有理论自觉,才能推动学派核心理念的提炼,促进核心团队的凝聚,推进学派氛围的形成。

总之,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学界才能在为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转型做出贡献的同时,真正提高与国际社会学界平等对话的实力和能力;改变学术话语权为西方社会学垄断的状况。这是中国社会学界光荣的历史责任!

谢谢,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