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创新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
        2010-08-06

 

2010725,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社会创新与社会发展”分论坛在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江汉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天津市委党校、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作了精彩的发言。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周红云主持论坛,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为论坛开幕作了嘉宾致辞,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何增科作了总结陈辞。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创新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之一。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社会创新已经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可行途径。本次论坛在“社会创新与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具体设置了社会创新的基本理论问题、实证与案例研究、国外社会创新的理论与经验三个议题,与会人员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首先探讨了社会创新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研究员何增科系统梳理了社会创新的十大理论问题,包括社会创新的概念、分类、背景、意义、动力、过程、评估、条件、培育和趋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忠武从解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视角论述了社会创新的结构与功能,并认为应从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把握社会创新的结构与功能。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红云介绍了社会组织与社会创新的概念与制度环境,她强调,在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社会创新日益表现出民间化、市场化、专业化、联合化、志愿者组织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韦克难指出,社会创新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些制度环境包括经济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教育制度环境。成都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庄明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治理创新与公共参与相关领域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并探讨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条件和原则。北京农学院讲师苟天来探讨了社会创新过程面临的陷阱和局限。

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社会创新的实证与案例研究。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副教授邓国胜在对多个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影响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成功转型的因素包括,一是非营利组织通过快乐公益进行发展,二是通过自身的精细管理和社会捐赠建立起杂交的商业模式,三是通过透明、保证公益目标来树立良好的公信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副主编丁开杰在比较商业企业和社会企业异同的基础上指出,在从“类社会企业”向新型“社会企业”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企业总体上仍处于启蒙、倡导和酝酿的初级阶段,只有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的社会创新事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郭虹指出,512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社会组织服务体现出了公民参与和机构参与并存、草根参与和组织参与并存、联合行动与自主行动并存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副教授陶传进指出,我国基金会的创新目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创新追求好大喜功,二是创新的执行能力较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齐冬梅介绍了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宅基地换房的做法,并就如何探索切合自身实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朱晓红以中山市环境学会为例,分析了社团企业化运营的模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助理田春芳在实证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的创业扶持模式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和跨部门合作型四种类型。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方爱清在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文化发展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自觉和创新文化的概念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铎从社会创新的视角剖析了社区治理变迁。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就国外社会创新的理论与经验进行了交流。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新介绍了日本低碳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并总结了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这些经验包括:第一,政府倡导、各界参与;第二,政策促进、完善法律;第三,技术开发、结构调整;第四,城市试点、低碳生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杨光飞以国外的格莱美银行为分析对象,解答了社会企业如何叫好又叫座的问题,他认为,一个能够存续的社会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社会理性和经济理性,通过提升蕴藏经济理性的社会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通过研讨,与会人员在进一步推动社会创新研究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